NY_T 2737.1-2015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_稻纵卷叶螟
ID: |
714845AFA71549D9975CA7318553EFBC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4 |
页数: |
6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4-8-14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020.20,B05 NY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,NY/T 2737.1-2015,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,第1部分:稻纵卷叶螟,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anagement of rice leaffolder and rice planthoppers一,Part 1 : Rice leaffolder,2015-05-21 发布 2015-08-01 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,ny/t 2737. 1-2015,* * —1—,刖 百,NY/T 2737《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》为系列标准,分为以下2个部分:,——第1部分:稻纵卷叶螟;,——第2部分:稻飞虱,本部分为NY/T 2737的第1部分,本部分按照GB/T 1.1—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部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,本部分起草单位: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、中国,水稻研究所、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、浙江大学、安徽省植保总站、浙江省金华市植物保护站、云南省植,保植检站,本部分主要起草人:吕仲贤、傅强、郭荣、施德、祝增荣、包文新、陈桂华、吕建平,I,ny/t 2737. 1-2015,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,第1部分:稻纵卷叶螟,1范围,本部分规定了稻纵卷叶螟防治的有关术语、定义、防治指标、防治技术,本部分适用于我国水稻种植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,2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,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,GB/T 8321.1-8321.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(一).(九),GB/T 15793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,GB/T 17980.2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(一)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,3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 1,稻纵卷叶螟rice leaffolder,是ー丒种为害水稻的害虫,学名:Gza/i/iaZocrocis ル,"<2张 GuenGe;异名 Salbia medinalis Guenee,1854:;Botys nurscialis Walker, 1859,属昆虫纲 Insecta,鳞翅目 Lepidoptera,螟蛾科 Pyralidae,3.2,防治指标 control threshold,指害虫种群达到经济损害允许水平时的虫口密度,此时需要采取防治措施,3.3,发生期 occurrence period,指各虫态发生的时期,可划分为始见期、始盛期(突增期)、高峰期、盛末期、终见期。害虫种群量出,现20%时为始盛期,50%为高峰期,8。%为盛末期,3.4,发生量 population density,指田间害虫的种群密度,3.5,防治适期 optimal time for control,田间害虫种群发展过程中,对采取的防治措施最为敏感或预期效果最好的时期,3.6,卷叶 folded leaf,为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水稻叶片形成的叶片包卷形态,也称虫苞,1龄.2龄幼虫为害水稻叶片形,成的叶尖包卷形态又称束尖,1,ny/t 2737. 1-2015,4防治原则,贯彻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以保护稻田生态环境,发挥自然因素控害作用为基础;水稻,分票期充分发挥植株的补偿作用,孕穗期至穗期以保护功能叶为防治重点,优先采用农业防治、生物防,治和物理防治措施,必要时选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农药,将稻纵卷叶螟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,5防治技术,5. 1农业防治,5. 1. 1合理肥水管理,避免偏施氮肥,促进氮磷钾平衡,施足基肥,巧施追肥,减少无效分聲,防止植株贪青。分簾期适时,烤田控苗壮苗,5. 1.2因地制宜选用抗虫品种,5.2 昆虫性信息素诱杀,于稻纵卷叶螟蛾始见期至蛾盛末期,田间设置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干式飞蛾诱捕器,诱杀雄蛾。性,信息素应采取连片均匀放置,或外围密、内圈稀的方式放置。每667 mク设置1套诱捕器,诱捕器下端低,于稻株顶部!0 cm.20 cm,苗期距地面50 cm,并随植株生长进行调整。1个诱捕器内安装1枚诱芯,诱,芯每4周.6周更换1次。诱捕器重复使用。诱捕器内的死虫应及时清理,5.3 生物防治,5. 3. 1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,田边和田填保留杂草和开花植物,田域种植芝麻、大豆等蜜源植物,促进自然天敌种群增殖。开展,药剂防治时,应选择对稻纵卷叶螟幼虫高效但对天敌毒性低的品种,保护天敌,5. 3.2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,根据虫情监测结果,于稻纵卷叶螟迁入代蛾高峰期开始释放稻螟赤眼蜂(アみc710graamaJゆ。就ー,cum Ashmead) 〇每代放蜂2次.3次,间隔3 d.5 d,每667 mユ每次放蜂10 000头。每667 mユ均匀设置,6个.8个放蜂点,两点间隔8 m.10 m。蜂卡置于放蜂器内或倒扣的纸杯中,悬挂在木棍或竹竿上插,入田间,或挂在植株顶端叶片上,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蜂卡。蜂卡设置的高度应与植株顶部相齐,或高于,顶部5 cm.10 cm,并随植株生长进行调整。高温季节蜂卡应置于叶冠层下,以延长赤眼蜂寿命。避免,大雨天气放蜂,5. 3.3微生物源药剂防治,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,选用16 000 IU/mg苏云金杆菌班〃ア加gMzzsis ,简称Bt.)可湿性,粉剂或悬浮剂1 500 g/hm2~2 250 g/hm?,或400亿胞子/ g球抱白僵菌r,a 水分散粒,剂 390 ……
……